委员有“烦恼” ——访区政协委员胡志鹏
早上醒来“日程表”,浏览人民网、华龙网;中午饭后“翻小本”,阅览新媒体、公众号;晚上睡前“过电影”,翻阅《公共管理》《办公手册》。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参加工作近7年,胡志鹏一直坚持着这样的学习和工作习惯。有着“强迫症”的他,总是“按部就班”地为自己每天的工作清单“查漏补缺?!?/span>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胡志鹏说,事前有计划、事中强执行、事后常思考、思毕勤实践,这套方法让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更好地调整,“以不变应万变”。
胡志鹏的“强迫症”,源于父亲对他从小的悉心培养。小学一年级,胡志鹏便开始复述《新闻联播》的内容。进入初中,他开始摘抄名言警句、新闻时事。高中阶段,胡志鹏学会了倒排时间表,让紧张的学习生活有条不紊。
多年过去,胡志鹏爱摘抄的习惯依然保留并坚持了下来。平日里,他把一些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再拿出来翻阅。每年,3到4个摘抄用的笔记本,也记录了他积累知识的点点滴滴。
和大多数人一样,胡志鹏在写文章、改稿子时,也会经历“词穷”。有时,睡梦中大脑的灵光一现,会给他带来遣词造句的灵感。醒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用手机记录下梦中灵感。
2016年年底,“90后”胡志鹏成为区政协委员中的“新面孔”,他将建言献策的履职“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至“村规民约”,大到“一带一路”;下至“青少年身心健康”,上到“农村五保老人供养”。
胡志鹏(右)与同事交流政协工作
两年来,胡志鹏先后撰写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共86篇,多篇文章被被全国政协、市政协、区政协采用,他连续两年被评为“区政协十佳委员”。但在履职期间,胡志鹏有时也感到“烦恼”。
去年4月,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视察基层发展乡村旅游情况。事后,胡志鹏根据视察情况撰写提案一篇,未能立案。
“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缺乏确切的数字和指标,无法对发展信心、配套设施、资源整合进行有效的定性定量?!焙九羲?,缺乏深入调查的第一手资料,这正是他心中的“烦恼”。
如何让提交的提案有效立案,得到重视,站在全区的角度有效解决问题,胡志鹏也一直在积极思考。 本报记者涂尧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