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声 察民意 ——访区政协委员刘雯
“有人说,基层工作很苦,那是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苦中也要有一颗作乐的心;有人说,基层工作很难,因为难,我们的存在才彰显价值?!?008年,刘雯大学毕业,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
扎根基层听民声,刘雯的每一天都感到充实忙碌,努力工作的她收获颇丰。2009年,她被评为“大足县信息先进个人”,获得“重庆市青年人才论坛入围奖”。
2010年底,刘雯离开熟悉的工作岗位,调往人民检察院任书记员。
“检察院工作又忙又累,还容易得罪人,你到底图什么?”曾有人不解地问她。
刘雯淡淡一笑:“能当一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检察官,对我而言也是幸福?!?/span>
与同事交流工作
2015年,刘雯第一次接访申诉人。由于对案情不熟悉、准备不充分,一见面,申诉人就把刘雯问得哑口无言。
接下来的三天里,申诉人每天都会到访。刘雯说:“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span>
在充分熟悉案情,理清法律关系后,刘雯主动拨通了申述人的电话,“对不起,前面因为我的不专业,给你造成了困扰。现在案子我己审查清楚,可以为你作出答复?!?/span>
“刘检察官,真是谢谢你了,还把我的事情记挂在心上。”申诉人朴实的话语,让刘雯有所触动,也激励着她锐意进取,不断探索。
从书记员,到助理检察员,再到检察员,如今的刘雯,己成为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的“老兵”。她喜欢在复杂的案情中探究真相,不放过任何有用的信息;也喜欢看着申诉人生气而来,满意而归。
近年来,刘雯办理民行检察案件80余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30余件次,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作为区政协委员和民建会员,刘雯在履职期间结合本职工作,先后撰写社情民意60篇。她撰写的《对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出现三大新问题的建议》等社情民意先后被民建市委会、民建中央、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等部门采用。
2018年,刘雯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20余篇。其中,《建议加强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建设》等5篇社情民意先后被市政协、市委统战部、中央民建采用;《当前办理环境资源案件存在三大难题需要引起关注》获得重庆市副市长邓恢林亲笔批示。本报记者涂尧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