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山水 ——访区政协委员张骞
水准仪、全站仪、标尺、脚手架,是“水利人”张骞跋山涉水,开展水利发展规划工作的标配。
2013年至今,张骞在区水务局规划科工作已经近6个年头,来自四川阆中的他,足迹踏遍了大足的山山水水,用汗水和脚步描绘了一幅幅水利蓝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库、塘坝、灌区、农村饮水工程等水利设施则是“三农”的血脉。缺水的地方,也有张骞忙碌的身影。
为缓解农业用水难题,2018年,张骞参与完成小安溪中型灌区整治规划,共建供水泵站12处,建设供水管网30公里,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8万亩,有效解决5000余人农业用水的难题。
与同事交流工作
根据区委二届四次全会会议精神,张骞编制完成我区城市提升行动“水利网”建设规划,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明确未来三年“水利网”建设的思路、原则及发展方向。
“我区生产生活用水形式日趋严峻,工业及城镇供水挤占农业灌溉用水、河道生态用水情况日益突出?!闭佩顾担?018年10月,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顺利开工,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2018年初,张骞积极配合开展涉及11个区县的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如期完成了大足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方案修订、线路勘测、规划选址、规划环评等涉及工作。
工程建成后,我区将从金刚沱长江水域引水至玉滩湖水库,形成“南北连通互济、江库丰枯互补”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从而彻底改变水资源短缺现状。
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张骞也积极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2017年,全区大力开展河道治理,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张骞调查发现,大量有机质淤泥沉积于水底,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变浑发臭。
随后,张骞先后提交《关于在我区城镇污染严重段河开展河底充氧治污的建议》《关于加强农村河道治理的建议》等提案,建议采用投资少、见效快、操作性强的河道充氧等方式,改善水体水质。 本报记者涂尧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