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金的“专利大户” ——访区政协委员王学荣
唐昭宗乾宁年间起,大足五金便与大足石刻相伴而生,那敲打的“铛铛”声己在这座城市上空回响了千年。区政协委员王学荣,龙水人,儿时便在这五金锻打声中成长。
2000年,34岁的王学荣辞掉中铁隧道局的“铁饭碗”,决心返乡经营五金批发生意,主营水果刀。凭借“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的经营理念,不到3年时间,王学荣的批发生意便跻身同行前三。
2005年,在遭遇沿海等地企业抢占市场后,龙水刀具企业步履维艰。王学荣在广东、湖南、西安、昆明等地考察时发现,龙水刀具己处在“高端市场打不开,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的僵局,工艺落后己成为龙水刀具企业“心头痛”。
“既然沿海能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大足人自己也能生产?!钡诙?,王学荣在龙水投资40万元购买了自动水磨机、自动抛光机、刀身热处理等设备,成立了荣达刀具。
“龙水刀具的传统锻打工艺复杂,耗时长,是制约我们扩大产能的瓶颈?!蓖跹偎?,沿海刀具制造企业大多是全机械化生产,量大价格低,年营业额和利润远远大于龙水本地企业。
2008年,王学荣采用机械化与人工锻打结合的方式,投入人力、物力开始自主设计刀具外观,研发实用新型专利。从2009年至今,王学荣己先后申请到23个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成为了本地刀具行业的“专利大户”。
为外地客商介绍产品
2012年,王学荣60多个刀具亮相第11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收获了土耳其外商7万美元的订单。
2014年,王学荣扩大企业规模,芸利五金建成投产。公司实现了从钢具切割、模型制造到热处理、锻打等环节均机械化生产,机械化率达90%。
2017年,依托阿里巴巴国际站,王学荣搭乘上了电商平台的“顺风车”,揽获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7个国家的样品单,让龙水刀具走出了国门。
“企业单打独斗,很容易陷入困境?!痹谡甭闹捌诩?,王学荣积极引导企业“专利分享”“抱团发展”,通过整合企业间的技术、资金等优势资源,在刀具市场上,实现“四两拨千斤”。 本报记者涂尧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