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经济组织及商会党建引领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别委员时指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苯徊郊忧亢透慕枪米橹车慕ㄉ韫ぷ?,既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我区非公经济组织及商会党建现状
截至今年6月,全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共有党员2408名,2022年以来,通过对8000余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新查找党员352名、新发展党员94名,新组建党组织25个,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86.6%、84.8%。特别是在社会组织结构中,现有基层商会46个,涵盖了五金、智能制造、建材家居、物流、金融、模具、市场等行业,成立党支部的有22个,占47.8%。其中,27个镇(街道)商会、19个行业及综合性商会,建立党支部的分别是15个、7个,占其属商会比例的55.5%、36.8%。可以看出,在全区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商会党组织覆盖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目前,成功组建静脉、电梯、五金产业特色产业党建联盟,成立产业联盟综合党委,构建产业联盟综合党委领导、龙头企业牵头、链内企业参与的“1+X+N”组织体系。按照“一企一对策、一点一特色、一业一品牌”的总体思路、打造非公党建示范点16个。
二、非公经济组织及商会党建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引领民营企业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在非公经济组织和商会党建工作的推动下,通过“学习培训”与“创新实践”良性互动,不断推动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凝聚力和整体影响力。近年来,区工商联(总商会)党总支组织开展法治风险防控、综合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以及赴市内外各地考察学习,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加强交流、推动合作,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五金特色产业联盟的部分党员同志参与制定的《大足锻打刀》《民用剪刀》等5个团体标准和全国厨用刀具标准,以创新实践不断凝聚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塑造品牌形象,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典型示范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党的建设有助于基层企业以支部建设为重点,吸引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专业强的技术骨干进入党员队伍,在夯实基层基础的同时培育优秀的企业人才队伍,结合企业实际把握创新着力点,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庆凯恩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在党支部书记、董事长赵训伟的带领下,不断创新和改进,自主研发多项转向节成型工艺等,填补了行业空白,在重卡斯太尔前轴梁领域目前技术水平属于国际先进、国内第一,被工信部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三)推动行业产业提档升级。非公经济组织和商会党组织建设有力地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通过政治建设统领作用,不断完善互联网、物业、法律等行业领域党的组织体系,按类开展互联网、网约车、物流企业等新业态群体组织建设,推动行业产业发展。如:通过创建“石刻文化先锋物业”,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的制度体系,推动全区物业服务企业提档升级。
(四)树立民营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各级党组织的动员和协调下,各基层商会与9个市级贫困村结为帮扶对子,助力乡村振兴。广大商会会员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公益慈善和光彩助学行动。累计筹集善款1510余万元,参与教育基金、慈善会、红十字会等慈善事业,非公经济人士“富而报国、回报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非公经济组织及商会党建在引领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以下问题需得到重视和解决。
三、非公经济组织及商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服务质量不高。一是经费及阵地缺失。由于商会党组织的特殊性,没有行政拨款来源,加之,非公党建补助经费有限,筹措经费渠道不多,造成党建活动经费普遍缺乏的局面。经走访发现,全区现有的商会基层党组织中有活动阵地的仅3个,其中,阵地面积最大的五金商会党支部,约40平方米;阵地面积最小的福源建材装饰市场商会党支部,面积仅15平方米,致使不少商会党组织开展党员活动限于“游击式”“网上式”党组织活动。二是工作精力不够。经调查了解,我区现有22个成立党支部的商(协)会中,从书记、副书记到委员都是兼职人员,没有专门的党务工作人员,对企业的需求、状况和问题缺乏充分的了解,再加之所服务对象广泛,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导致服务质量不高。三是从业能力有限,现有工作者接触党建事务不多,专业培训较少,普遍感到现有党务工作能力和经验,适应党建工作的需求差距较大。
(二)成员参与意识不强。在具体实践中,发现非公经济组织及商会成员参与意识不强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商会党建需要非公经济组织和商会中党员同志的参与和支持,但普遍存在党员及商会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导致商会党建工作进展缓慢。
(三)党建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缺少有效的计划、行动和责任机制,难以开展具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有的非公经济组织和商会在相关章程中没有对开展党建工作作出明确规定,在开展业务工作时未同时将党组织活动嵌入其中,把党建与业务、会务混为一谈,找不到党的工作在组织、商会工作中的切入点、结合点。有的党组织存在“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质量”的现象。另一方面,组织中权责分配不合理,资源分配不均衡,阻碍非公经济组织和商会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于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党建管理运行机制
突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力的党建领导体系和机制。我区民营企业涉及面广、情况较为复杂,这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商会党建要成为民营企业党建新的重要阵地,就必须抓好统筹,把相关部门职责结合起来,把属地资源调动起来,形成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合力。一是要加强民营企业的直接领导。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将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决策部署及时传达到企业管理层,推动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确保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二是创新民营企业党建领导体制。依托工商联党委,将重点民营企业纳入工商联党委委员单位,进一步推动行业、监管部门的紧密联动,构建“行业抓、抓行业”的党建工作体制。三是压实属地兜底服务。相关部门、街道要密切与本地企业的沟通联系,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四是强化企业党委服务功能。推行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党委与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以指导企业党建工作,增强企业党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健康发展,使民营企业党委的“自转”能力和带动企业管理层的“公转”能力明显提升。五是加强工作考评。建立非公经济组织成员和商会成员间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让非公经济组织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六是深化契合非公经济组织和商会的党建管理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加强组织领导,真正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和商会党建工作的高效运行。
(二)发挥党建制度保障作用
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质量好不好,主要看是否完善和建立常态长效和务实管用的作用发挥机制。相关部门要指导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党委制定学习教育、年终考核等相关制度,特别在政治、意识形态、公共安全等重大事项决策时,要建立党委参与重大决策制度、一票否决议事规则,确保重大事项方向明确、整体稳定。畅通以党组织和党员为主渠道的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党委联系支部、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及时沟通和听取相关诉求,发现问题认真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要强化政治激励,开展能激发正能量的各种竞赛、评选活动,宣传讲述民营企业中爱岗敬业奋力拼搏的励志故事、感人瞬间,让民营企业的党员感受到工作受尊重、生活有关爱,营造全社会认可、支持、尊重民营企业的浓厚氛围,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提升党建工作服务能力
一是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提高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尤其是商会党组织覆盖率。加强党建工作者培训和知识储备,构建专业的服务队伍,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二是加快打造具有大足辨识度的商会党建工作阵地。当前,在龙水镇建成的大足区商会服务中心已成功入驻镇域辖区7个商会组织,是集民营经济发展成果展示、宣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商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党建工作于一体的商会服务中心。可参照此模式,由区委组织部、区工商联、属地镇街明确经费,协调场地,分片区或行业领域联合打造集商会规范化建设示范、党建工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若干个商会党建工作阵地。满足党组织和党员活动需求,着力提升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服务力。可以参照渝北区、永川区对工商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办法,保障相关党建工作经费。三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高质量推动特色产业党建联盟建设,坚持“商会+会员单位”的党建工作模式,团结和影响更多的党员和流动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剿鳌暗辰?/span>+互联网”的工作模式,尽量为流动党员和异地工作或者经常出差的党员提供参加组织生活或者党员活动的便利。
(四)增强民企成员参与意识
一方面,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作用。适当设置各种奖项或荣誉来激发成员单位参与热情,让他们感受到荣誉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主动讲好大足民营经济和企业家故事,树立和宣传非公经济和商会党建助力大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引领身边的人,进一步凝聚非公经济人士的力量,巩固扩大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