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招嫖约联系方式-附近100元4小时服务热线,二维码约茶wx,400元3小时快餐

您的位置:首页 >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调查研究

关于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31 10:10:28 浏览次数: 【字体:

生态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推进生态振兴的首要任务。区政协无党派界别以农业面源污染中形势较为严峻的农村生活污水为切入点,通过现场走访、集中座谈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主要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制度举措上创新、在财政资金上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区建成投运20吨以上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98座,设计日处理量8475m3,服务人口约14万人,涉23个镇街8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农户覆盖率达65%,200(或500人)以上聚集点覆盖100%。累计完成改厕6.35万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6%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统筹推进。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生态环境?;?/span>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和镇街关于农业面源污染的职责。印发《重庆市大足区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环境?;す婊?/span>2021-2025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2021-202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明确重点、指明方向。

(二)完善政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摸清已建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情况,着力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难点,针对9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的问题,制定《大足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试行)》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维管理绩效考核方案》,季度对农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运维费用拨付依据。

(三)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攻坚克难。建立农村中小聚集点生活污水低投入、生态化、资源化治理模式为目标,完成玉滩流域(龙水段)袁家村王家院子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龙岗、智凤、棠香9个中小聚集点污水整治工程稳步推进。拟投资4667万元,建设拾万、金山、万古等7个镇街中小聚集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8/,策划86座已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质提升项目。

二、存在的问题

设施短板突出。一是农村集居点污水收集处理未实现全覆盖。目前,我区200/500人以上聚集点污水处理设施虽已建成,但尚有700多个15-200的农村中小型聚集点的的生活污水待治理二是部分已建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目前,全区已建成的9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能基本正常运行72处,占比73.47%,不能正常运行的还有26处,占比26.53%。三是部分建成站点运行效果不佳。部分因管网破损、缺失,农户搬迁等原因,导致实际收集水量远小于设计处理量,运行负荷较低;部分处理站未将化粪池污水、厨房洗涤水全部接入,存在大量散排;或者采用明渠收集污水,导致雨污合流,造成污水量过大溢流污染水体,如三驱佛会村生活处理站。

(二)运维监管不够。一是专业运维力量不足。根据区政府统一安排,全区98座农村居民聚集点污水处理站委托区创佳公司统一运营管理,但运维单位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日常运维巡查人员不足,不能做到及时巡查,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整改。二是层协同度不高。镇街和村社未明确专人维护管网和协调建设,在改造或新建道路、房屋等建筑时容易造成管道破损,破损过程中无人制止,破损之后无人管理修复的情况时有发生,最终导致无人管、无力管三是运维经费不能保障。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质保到期但受财力影响,污水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维护、整治经费短缺,导致一些突出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标准规范缺失。目前国家和我市均未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无法通过法律规制。即使参照目前全区19座镇级污水处理厂执行的2002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标准》(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以COD为例,排放值小于60mg/L,即属于达标排放,但达标排放浓度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倍,与我区水环境承载能力仍然不相适应。

建设用地不足。国土空间规划优先保障工业用地、城市建设等产业发展所需用地,现有的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再加之农用地转用控制严格、程序繁琐,最终导致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无地可用。从实际情况来看,考虑到我区水污染防治现实需要和污水收集治理的紧迫性,部分点位无法按照一般项目的审批要求等待完善用地审批手续,只先行建设。但资部门调查统计,智凤街道黄连社区、邮亭镇元通村等多处已建农村污水处理站,就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涉嫌违反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影响项目后期的正常使用。

三、工作建议

(一)补齐设施短板。一是加快设施建设。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年度推进余下70015-200户的农村聚集点的的生活污水治理。二是大力推进生态治理。为了降低后期运行成本,除了体量大的通过采取传统的污水收集处理方式外,建议尽量采用低投入、生态化、资源化治理模式处理。三是强化已成设施突出问题整治。针对不能正常运行的26处及存在管网未配套、运行负荷异常、水质不达标等问题的站点,按照一站一策的整治要求着力推进整改,确保建成站点运行正常、发挥作用。

强化后期运维一是强化专业维护。压实运维单位责任,按照运行维护工作量,落实与工作量相匹配的常态化巡检、维护专业人员,确保运维到位。二是引导基层力量参与。探索建立村社污水处理设施义务巡查员制度,畅通巡查员-村社-镇街-运维单位-区级监管单位沟通渠道,保障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设施及管网问题。三是强化监督考核。严格收集率、出水达标率考核每季度对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运维费用拨付依据。

(三)强化经费保障。一是积极向上争资。继续通过打包策划项目向中央、市级争取资金,解决项目建设经费问题。二是好部门统筹。整合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项目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三是落实后期运维经费。区财政要根据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管理运行维护规模的增加而适时增加财政预算,同时,可以探索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的论证工作。

(四)完善法规标准。目前浙江、甘肃2省已制定地方性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执行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成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建议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牵头,推动国家和市级出台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国家强制排放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为强化执法监管提供法规标准依据。

)解决用地难题。探索实施先行用地审批制度,按照急需的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用地审批要求,用足用好相关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保障农村污水处理站项目正常建设和投产运行。积极探索点状供地模式,根据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确定农村污水处理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选址。

【打印正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