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园区平台协同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批转的《政协重庆市大足区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大足委发〔2021〕13号)文件精神,区政协学习联络委会同区经济信息委及经开区经发局相关同志到经开区、大足工业园区、大足高新区、大足石刻文创园等四个园区平台开展调研,了解园区平台管理经营运行情况、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理清园区平台个体优势脉络,避免区内无序竞争,扬长补短,促进园区平台协同发展,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社会持续进步。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及工业发展目标
(一)我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工业分行业指标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00.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4.4%。其中:一产60.6亿元;二产355.2亿元;三产284.7亿元。工业分行业指标:汽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3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27.3%,比上年增长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5.8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1.2%,比上年下降1.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0%,比上年增长3.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7%,比上年增长26.7%。
(二)我区国民经济和计划预计“十四五”工业发展目标
一直以来大足都是围绕五金、汽摩、静脉、智能、锶盐五大特色产业发展,后融入文创产业。其制定的工业“十四五”规划全面完成后将再造一个大足工业。预计到2022年,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32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到2025年,力争实现工业增加值5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十四五”期间,每年工业投资200亿元以上,累计投资1100亿元。每年引进工业项目正式合同额700亿元以上,落地开工率60%以上,到位资金增长率不低于15%,到2025年工业项目累计到位资金达到700亿元以上。
四大平台各自预计到“十四五”收官时:双桥经开区形成500亿级汽摩产业集群、300亿级静脉产业集群和200亿级智能产业集群,物流产业交易规模达到500亿元;大足工业园区形成400亿级现代五金产业集群、100亿级现代家居产业集群;大足高新区形成100亿级智能装备、100亿级新能源汽车摩托车、100亿级节能环保管道等产业集群;大足文创园形成100亿级雕塑艺术产业集群。
二、我区工业发空间布局及园区平台特点
(一)工业总体发展情况及空间布局联系
一是经开区及大足工业园区位于传统的宝邮路经济带上,是大足工业发源地、大足发展主轴线,具有传统的五金、重汽、汽摩产业优势,近年来加入了静脉和智能制造产业,有背靠成渝货运铁路优势,并规划建设大足国际物流园(重庆市级铁路专用货场,欧亚大陆线渝新欧重庆起点之一,该项目辐射大足周边成渝部分地区,对我区物流产业及四个园区平台直接降低物流成本20%左右)。二是大足高新区及大足石刻文创园分别位于我区渝蓉高速路段东端头和西端头,这两个园区平台是从无到有建设,很好的反映了大足人民的工业强区之路奋斗精神,现在主要是智能制造、汽摩、电梯、文创及石刻石雕为主。
这四个园区平台构成了一个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发展框架,形成了未来的工业发展体系。目前大足物流主要通过单一的公路运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足区政府正在打造国际商贸物流园,提升大足火车站改造,开展铁路枢纽多式联运,通过加快铁路功能建设,开展公铁水多式联运模式来促进制造业物流降成本是实现大足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区应紧紧抓住中央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之机,优化城区建设规划,将新城建设与老城和龙水、双桥城区建设有机融合,特别是要通过公交有轨交通将大足、龙水、双桥、邮亭、宝顶、万古、三驱及有条件串联起来的镇街有机衔接起来,将这些地方发展成成渝结合部一串璀璨项链。规划轨道交通串联四大园区平台,实现全区范围内部轨道交通白天载客晚上拉货。未来大足将成为成渝城市群区域物流中心,新兴工业发展区、重庆重要桥头堡城市。
(二)四大园区平台根植产业情况
1.经开区
继续抓好智能制造、重汽专用车、电子产业园建设。部分重点企业:培养跟踪盛泰光电有限公司智能手机摄像头生产并向市级层面反映芯片供应不足问题寻求解决,力争2022年第二季度完成上市申报,2022年底达成主板上市,确保全世界出货量第四位并力争第三位。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技改项目,带动大足汽车零部件(双桥、龙水)数十家配套企业常年保持上万人就业,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技能水平,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提升汽车及配件产能和技术水平,实现专用车改装1.2万辆,产值60亿元。大昶宝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隶属巨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05年10月香港上市),2021年上半年实现产值8.9亿元,税收887万元,前景可观。重庆宽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深圳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于2016年6月投资兴建,预计总投资约100亿元,总占地近千亩,要引导督促其尽快完成一、二、三期项目建设并投产达效果。
2.大足工业园区
继续抓好五金、汽摩、建材建设。部分重点企业:重庆重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年4月返乡创业企业,克服了2020年疫情影响,到2020年底产值达1.5亿元,税收280万元,位居西南前三甲,国内第八,并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底已在美国进行了上市辅导,目前市值评估16亿元,拥有原创专利12项,累计投入研发经费800万元,预计2021年完成销售2.5-3亿元,未来两年完成产值1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铝单板厂家。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刀剪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企业,其“飞天刀剪”是著名的重庆老字号品牌,形成了年创2000万把刀剪生产能力,2020年本企业电商直播销售1亿元多。重庆好年华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现代家居建材企业,拥有奢匠全屋定制、天佑年华、铂盛三大品牌,主营木门、全屋定制、装饰材料等,按照国际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生产并进行业务流程管理,累计申请专利50多项。
3.大足高新区
继续抓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特种设备(电梯)等建设。部分重点企业:施密特电梯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电梯、扶梯、别墅梯、立体车库设备、智能停车系统、停车监控系统、视频系统等研发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了德国SCHMIDT百年品牌积淀和成熟可靠的控制和升降技术,总投资3.6亿元、2016年初动工,同年10月底建成投产,2019年实现产值6.9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7.92亿元、2021年1-7月实现产值2.36亿元,企业通用技术成熟,质量比肩国外品牌,希望在本地,重庆及国内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胜邦PE新材料管材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4亿元,租赁园区标准厂房18000㎡,于2018年4月1日正式投产,2020年实现规上产值2.6亿元,2021年1-8月实现规上产值2.89亿元。重庆中舜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IC芯片设计与封装、光学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榈难蟹⑸?。目前已在半导体行业申请3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舜半导体设计与封装项目分三期建设,总投资12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年纳税总额0.3亿元以上。2020年实现产值2.96亿元,2021年1—7月实现产值3.69亿元。
4.大足石刻文创园
启动以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重大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全面布局重点企业:三角梅培育展示基地。由云南为君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45亩,总投资1亿元,建设约37000㎡的集三角梅种植、销售、展览的阳光大棚,约12000㎡的鲜花主题酒店。数字创意设计中心共占地一万平米,已引进覃邦科技、北京术客设计、北京森磊源规划设计、深圳精维科技等企业,下一步将与清美、央美等名校合作,举办艺术赛事、开展艺术活动、开发文创产品,持续吸引艺术人才,形成创意设计摇篮。莲山公共艺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西南最大的雕塑企业之一,占地80亩将建集产品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美术馆、雕塑主体酒店为一体的雕塑文创产业基地。
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总体来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我区在要素资源的分配上不合理体现愈加凸显,主要表现在:
(一)资源要素规划和分配不合理。如:新增工业用地,三废环保排放指标,能源增量控制等存在园区间供需不平衡,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阻碍了园区间的协同高效发展。四个园区反映招商势头良好,但可用产业用地不足,如:大足工业园区现只有1200亩地可用,不足招一个大型企业用地需求;大足石刻文创园反映园区二期空间规划调整尚未完成,对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二)招商引资存在内部、同质竞争。每个平台均有招商引资任务,且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和要素趋同,造成在招商时都在竞相发展和引进见效快、利润大的企业,忽视了园区发展重点和区内的整体利益,对区内工业造成重复布局与产业同构,给协同发展形成了阻碍。产业细化布局上有交叉现象,如:电梯、家居等。
(三)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协调机制有待加强。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区产业发展政策和园区定位不断调整,但各平台不同程度面临企业转型不到位,主导性、特色性产业不明显等问题,很难承担区政府赋予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平台作用。
四、工作建议
(一)充分协调区内优势资源为工业园区平台引发展
四个园区平台在土地利用上应给予支持。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园区间的联动互动,对涉及发展重大问题和跨园区事项,加强沟通协调和联动合作,增强工作一致性,形成强大合力。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利用招商引资核心优势,进一步明确各园区发展定位。强化功能区规划、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管理与协调,努力在各个园区之间构建分工、互补的产业格局,引导其差异化、特色化、集聚化发展。建立招商引资沟通协调机制,招商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围绕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招商引资,不要盲目招商,真正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大足整体竞争力。四大园区在招商上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二是绘制产业地图,推动资源要素合理分配。结合智慧园区打造,全面梳理四大园区现状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区域要素资源分布情况,立足产业、空间两个维度,编制产业布局现状图、未来规划图,突出标识企业、土地、创新机构等资源,形成一套区级层面产业地图。各园区按照统一要求,结合园区实际,建立以税收、能耗、环保、单位用地产出等指标为基础的企业评价体系,深化评价成果运用,在用电、用能、用水、用地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价格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成长性企业和园区集聚。三是执行产业政策,建立政府+市场双向调节机制。既要利用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淘汰升级一批产能,也要利用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对已入园的企业,凡是与该园区的特色不符,或者对各园区主导产业有影响的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特色园区转移,推进园区产业的专业化和特色化。
(二)充分引导本地院校教育资源优势助发展
全国就业形势近两年经历了2020年疫情大裁员、2021年国家双减教培机构大裁员,而我区总体就业形势较为平稳。如经开区重点企业盛泰光电有限公司2000人上班、大昶宝电子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巨腾笔记本电脑外壳6000人在岗稳岗等。而大足高新区(万古)有企业反映在大足资环学院毕业季招工招不到人,学生都不想留在大足就业,或者是学校对学生提前本地就业宣传不到位,导致毕业学生在本地就业的想法偏弱。建议四个园区平台和区内职业学院等开展合作交流,有意识引导学生毕业后大足本地签约就业。本地企业也开拓一个招工招技术窗口,区职教中心可在大足高新区(万古)办分校并考虑向大足石刻文创园(三驱)延伸,形成一个本地园区平台、本地职业高校、本地企业共同推动本地就业并培养职业性工业技术人才,提升区内工业整体技术软实力。
(三)充分发挥政园合一优势促发展
各园区要在摸清本园区产业门类、产品种类、优势和不足的同时,加强与其他三个园区的交流学习,必要时组织本园区企业家、工作人员到其他园区交流学习,创造以商招商条件,为本园区产业产品和其他园区产业产品寻找契合点,创造合作机会,在区内及周边进一步寻找商机,提高本地产品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