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园迎来及时雨,美了山村,富了村民
立夏刚过,天空飘着绵绵细雨,空气里弥漫着阵阵花椒的清香。正值花椒收获前的关键时期,重庆大足区季家镇新水村的村民们既期待却又忐忑:“以前穷怕了,总担心会出什么岔子,落得空欢喜一场……”
而与村民们同样挂念这片花椒园的,还有大足区政协人。
零距离调研送来“及时雨”
“老陈,你快过来看啊,这棵树有问题?!?/span>
“不会吧?我昨天才检查过的?!?/span>
5月13日,大足区政协副主席陈仲伦带队前往新水村调研?;簧辖盒?,走进花椒园,农业界别政协委员、高级农艺师王仕端一眼就发现了问题。
老陈名叫陈德彬,他是把花椒种植引入季家镇的第一人,并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及邻村许多困难村民种花椒树。
“夏天来了,气温逐渐升高,要注意防治花椒病虫害?!蓖跏硕四托牡叵虺碌卤蚪步獾?,“如果花椒树有潜在的病虫害,而没有及时发现、干预,那么挂在枝头的花椒就会慢慢掉落?!?/span>
陈德彬心里一惊,眼见丰收在即,可不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怎么诊断病虫害?”他赶紧向王仕端追问。王仕端深入浅出地向他一一传授了花椒生长的基本原理、花椒树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陈德彬激动不已:“您真是及时雨!花椒掉落了就糟了,我一定好好把园子再检查一遍。”
“孵化器”助力创业路
让陈德彬动情的,不仅是这一次指导。他想起了自己种花椒树的草创时期。
“当时,有种花椒树的想法,可是一没资金,二不懂技术。”陈德彬回忆道,“眼见种花椒树的时节快过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在他一筹莫展时,是区政协委员们来到他家里,帮他争取相关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并传授花椒种植的知识。
“如何让困难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变‘输血’为‘造血’?大足区政协一直在关注?!背轮俾姿?,“产业扶贫是适合新水村的一条长久之路,让困难群众在家就能挣钱,既富了群众又美了乡村?!?/span>
2017年,陈仲伦牵头带领农技专业团队深入新水村,积极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谋划、技术知识传授、树木埋管灌溉、道路修建、市场销路开辟、劳动力供给……政协人忙得不亦乐乎。
“花椒树种下去后,他们还经常到园里来,当面指导、解难答疑?!背碌卤蚋屑さ厮?,“没有区政协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这片花椒园?!?/span>
当年,陈德彬的花椒园就获得了丰收。“去年花椒产值达90多万斤,今年有望突破100万斤。”他信心满满地说。
大推广共圆致富梦
陈德彬的致富,也给村里的贫困村民带来了福音。
63岁的陈启树,身体不好、家庭贫困,看管花椒园后,每月可收入1000多元;村民陈圣淑,因在家照顾生病的丈夫,没了经济来源,在花椒园打工后,每月收入近2000元……
同时,陈德彬也为村民们开辟了一条花椒种植的致富路。他认为要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不能“闭关自守”,一定要“走出去”学新东西。他的建议与大家不谋而合,于是当地政府组织村社群众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并和农技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反复研究,选择质量好、周期短、采摘期长的新型花椒品种。
花椒种植让这个曾经的市级贫困村成功摘帽、致富,而花椒产业做大,产量增加后,如何实现与食品企业对接,保证销售渠道畅通?该区政协继续发力。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花椒种植要紧紧抓住大足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契机,与农业观光产业布局有机融合,突出产业带动,并且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营运模式,实现产业发展、农户稳定增收的目标。
如今,新水村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起了花椒、核桃、中药材种植,昔日荒山变成了青山?!罢馓醺幻裥侣?,不仅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同时也让生态环境得到新发展,真正实现富了群众、美了乡村!”村支部书记王恒刚说。
“为老百姓做实事儿,乐在其中?!背轮俾桌趾呛堑厮担骸罢绦煺庵┘甲ㄒ低哦樱μ岣咄哑豆ゼ嶂柿?,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得到实惠。”(记者:凌云 通讯员:陈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