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大足的政协风景
本报记者 李祥
走进大足,乡村振兴的美丽风景扑面而来。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袁隆平重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五彩水稻基地相映生辉;优质粮油、特色果蔬、生态养殖、四季芳香等四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原乡·荷花村、老家·观音岩、棠香人家等“大足十八村”,用田园农耕的乡愁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也有着大足政协人深深的履职足迹。委员们走进田间地头,撒下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的智慧种子,唱响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履职强音。
在共识里入题
因“大丰大足”而得名的大足,自古以来就有“鱼米粮仓”的美誉。
步入新时代,大足农业如何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机遇,实现新一轮提档升级?这,无疑是摆在大足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在学习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抢眼的“关键词”,成为该区政协委员议得最火的话题。委员们也在认真思考,如何绘好乡村振兴“路线图”,为“三农”工作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为了让所提建议更加精准,该区政协组织委员们深入镇村、走进田间地头开展视察调研,探寻乡村振兴的路径。“着力发展比较优势强、市场前景好、增收潜力大的特色产业、特色品牌,把品牌做优、特色做强”“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用乡愁卖‘风景’,让大足乡村旅游有‘钱景’更有前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补齐链条短板,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融合发展、惠及群众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调研中,一条条有价值的建议意见不断涌现。
综合委员建议,该区政协为大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量身提出了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包括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统筹“三变”改革试点,加速释放发展动力与活力;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实现乡村良治善治;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等。
一条条“金点子”,得到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吸纳。在年初召开的大足区两会上,委员们欣喜地发现,政府工作报告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三农’工作”部分,政协建议得到有力体现。
“走心”的政协行动
“为乡村振兴注入政协之力”,这是大足区政协主席陈廷剑经常强调的一句话。
今年以来,陈廷剑多次深入基层,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在回龙镇,他同白乌鱼养殖基地、黄秋葵种植基地、白茶和黄金茶种植基地的业主们深入交谈,并就农旅融合、产品深加工、借助新媒体宣传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在中敖镇,他走进油用牡丹专业合作社、大自然水果专业合作社、碑坳村李子专业合作社,详细询问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
陈廷剑的“走心”,只是该区政协积极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走进石马镇的大足黑山羊资源?;こ?,听着圈舍里一只只活泼可爱的黑山羊“咩咩”的欢叫声,大足区政协副主席陈仲伦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介绍,助力大足黑山羊产业发展,是区政协今年聚焦产业振兴的重点调研课题。
据了解,大足黑山羊于2014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っ肌罚俏夜戏轿ㄒ槐涣腥牍乙糯;ぷ试吹暮谏窖蚱分帧H欢?,这一优质的畜牧产业却未能在规模效应、价值彰显、链条延展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释放,引起了大足政协的关注。通过深入调研,调研组找准了制约大足黑山羊产业发展的症结,所提“狠抓保种扩繁,确保种源质量”“加强技术支持,提高养殖水平”“探索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薄巴卣谷谧是?,加大产业投入”等建议,悉数得到相关部门采纳。
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也是该区政协重点关注的课题。10月18日,该区政协召开主席(扩大)会议,围绕农村“三变”改革开展专题协商。
“农村‘三变’改革要抓住‘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群众是主角’这个关键,切实将三方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形成推进‘三变’改革的强大合力”“在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积极搭建发展平台的同时,充分把握大足全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契机,努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出实绩、显实效”“进一步摸清家底、选准载体,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协商会上,委员们积极建言支招。
乡村走来“新农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大量外流,“谁来种地”一度成为该区不少政协委员关注并疾呼的话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农人”的到来,消除了委员们心中的忧虑。
今年9月16日,是大足“三农”工作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这天,袁隆平重庆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在拾万镇举行授牌仪式。提起袁隆平重庆院士专家工作站,当地的农业工作者们和老百姓无不自豪。在他们的心里,袁隆平就是大足最有代表性的“新农人”,这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必将为大足水稻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走进中敖镇加福社区的柠香果业柑橘基地,两位身着“最忆小橘、岂止于甜”文化衫的年轻人,正在地里忙碌。他们来自大足毗邻的四川安岳,一个是27岁的刘峰钻,一个是28岁的吴吕,以前都是写字楼里的白领。因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产生了当“新农人”的念头。大足优质的土壤、便捷的交通条件、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他们在该镇先后流转了1100亩土地,专门从事柑橘类水果种植、加工、销售。
季家镇柏杨村,也走来了一位填补大足猕猴桃种植空白的“新农人”。通过招商引资,从主城某单位退休的李奇在该镇流转2000亩土地,打造红心猕猴桃生态种植园。据了解,该基地在全市首个实现以RFID技术进行产品溯源追踪,30多个指标达到欧盟检测标准,所种植的猕猴桃在成熟度、甜度、籽含量上超越传统种植20%-30%,己成为大足绿色生态农业的标杆。
投身乡村振兴,政协委员也在积极行动着。
位于龙水镇的原乡·荷花村,处处散发着美丽的乡愁。这里的一花一树、一景一物,都饱含着该区政协委员陶麟的心血和汗水。
作为原乡·荷花村的负责人,陶麟一直在思考,如何找准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让原乡·荷花村不只是市民寻找乡愁的好去处。挂在他办公室的一幅楹联——“振兴原乡梦,善治荷花村”,诠释着陶麟心中的梦想。
陶麟很快找到了答案,绘出了原乡·荷花村的振兴路径:坚持生态优先,用绿色本底绘亮原风景;突出文化核心,打造充满乡土色彩的原乡艺;传承乡风乡俗,凸显原乡·荷花村的原乡情;做靓乡愁风景,打造富有诗意的原乡韵;推进产业融合,实现产业兴旺的原乡兴。
令陶麟欣喜的是,原乡·荷花村被评为了全市20个乡村振兴典型范例。目前,他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依托原乡·荷花村,建设乡村振兴学院。
“按照设想,乡村振兴学院包括文创院子、乡村创客基地、少年科学院、原乡书院、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等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原乡·荷花村的内涵,提升原乡·荷花村的品质。”陶麟意味深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