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大产业扶贫市场风险防范力度的建议
民建大足区委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自我区实施脱贫攻坚行动以来,产业扶贫成效逐步显现,9个贫困村新建花椒基地3568亩、李子园2401亩、柑橘园736亩,即将陆续进入产出上市期,其销售情况对于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非凡。为此,需高度警惕产业扶贫市场的各类风险,防止出现因农产品滞销导致“产业扶贫好几年,卖难返贫一夜间”的情况发生,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害,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产业规划,发展特色产业,确保作物“种得出”
脱贫根本靠产业,选准产业是关键。要依据资源条件与市场需求,做好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的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在产业的规划上,农业主管部门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识,会同市场管理部门加强对周边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深度跟踪,全面了解市场行情,比如:哪些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哪些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哪些农产品适合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哪些农产品已经出现了“市场饱和”状态?同时,要组织专业的科研团队,对本地的气候、土壤、水源进行调查,搞清楚各区域种植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在心里有底的基础上,再按“因地制宜”原则发展最适合种植的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产品高品质供给。
二、引进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确保产品“卖得掉”
大部分贫困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集体经济组织基础、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差,再加上交通、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很容易发生农产品滞销情况。区商务委、供销社等部门要探索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以产业发展为主导、以技能培训为支撑,以产销订单、利益分红为纽带,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联动发展,逐步实现龙头企业对合作社全覆盖、合作社对贫困户全覆盖。通过发挥合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帮助解决贫困农户单家独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划算的生产经营问题,尽快步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贯彻落实党的农村工作条例关于“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的规定,实行专业合作社统一化管理,生产高品质、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实行抱团发展,提高议价权。推行龙头企业一对一带动,签订收购合同。
三、创新思路举措,完善配套政策,确保农户“收益好”
(一)发挥生态优势做好产品定位。大部分贫困村没有工业污染、生态环境好,适合打造绿色生态品牌,要整合资源集中打造统一的生态优质农产品品牌统一对外营销,最好由一家企业汇集这些产品,统一包装设计,多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以统一的品牌形象展示大足良好的生态环境、淳朴的民俗文化、天然优质的产品。
(二)大力开展网络扶贫助推农产品销售。要进一步发挥网络力量,打造广西九妹那样的农产品代言网红,帮助销售周边农产品,有效弥补区位劣势、拓展销售渠道。要支持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发展电商尤其是网络新媒体电商,培育农村网红,推动消费扶贫。
(三)推动“三变改革”让农民真正得收益。要推动“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产;让农民投入闲散资金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股金,深度参与经营管理,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股东,推广股权合作模式,让农民的股权体现在加工销售增值各个环节,真正分享全产业链利益。
(四)推行农业保险让产业发展无后顾之忧。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特色产业自然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提高自然灾害保险品种和地域覆盖率,减少农民遭遇天灾导致返贫风险;推广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保险,降低农民受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损失。